?倦鳥正吻著天空01 在那個夏天之前,陸..
我們今天怎樣做父母
楊東平 口述◎周大平 整理
怎樣做父母是一個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1919年魯迅曾在《今天我們?nèi)绾巫龈赣H》一文中呼吁“救救孩子”,當時的背景是新文化運動,要以割除陳舊傳統(tǒng)的方式來為孩子的成長開辟一條新路。斗轉星移,近百年后的今天,我們再來討論這個話題,又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文科學部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東平,就這個話題在一次教育沙龍中針對城市的家長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特別提到,家庭教育在城市是過度了、在農(nóng)村則缺失了。
輸在了起跑線上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非常多的家訓、家教經(jīng)驗,但今天許多號稱愛孩子的家長之所為,非常典型地違反了基本的教育準則。具體表現(xiàn)包括:
認為在考試分數(shù)面前可以犧牲健康。據(j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最新調(diào)查,中小學生的日均睡眠時間比國家規(guī)定的少了1小時24分鐘,在全球范圍內(nèi)排在最后。已經(jīng)有科學研究證明,睡眠不足是導致兒童肥胖的最直接原因,因為兒童的生長激素主要在深夜的睡眠時間分泌。日睡眠不足9個小時的小學生,發(fā)生肥胖的概率是對照組孩子的4倍。
做人教育欠缺,削弱了誠實、正直的人格養(yǎng)成。中國傳統(tǒng)的君子之教,培養(yǎng)人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教育空間被擠壓。
許多孩子沒有獲得相應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些15歲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止步于10歲、8歲的狀態(tài),離開一直依賴的父母就寸步難行,沒有自己作基本判斷和選擇的能力。
忽視孩子的精神成長。許多家長熱衷于讓孩子參加各種課外培訓班,認為學習好就萬事大吉,卻沒有幫他構建一個充實的內(nèi)心世界,沒有給他一個精神健康成長的方向。
我們與日本作比較就會看到一些差距:日本幼兒園秋冬季節(jié)都要求孩子穿短衣短褲,還有幼兒園要求家長準備不同尺寸的包和很多套衣服,以備小孩在不同的場合背不同的包去遠足,以及為不同場合的表演換不同的衣服。3年以后,日本小孩上小學時的自理沒問題,而中國城市中不少七八歲的孩子還不會系鞋帶。
日本的幼兒園不怎么進行知識教育和所謂的綜藝教育,而是通過過各種節(jié)日,讓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活動中展示自己,在展示中學會微笑、學會向別人說謝謝之類的禮貌用語,這就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
人格養(yǎng)成教育的缺失
中國的家庭教育究竟缺了什么?
首先,是人格養(yǎng)成這個家庭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在功利面前被逐漸淡化了。
盡管學歷和名校有時被看得特別重要,但關鍵時刻人們還是把好的人品作為首要指標。比如女生家長選女婿,比如企業(yè)招聘員工,都會把好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培養(yǎng)一個好人。
其次,性格決定命運。社會各行各業(yè)能夠有點成就的人,歸根結底都不是靠自身有限的知識和高學歷,而是靠他們的綜合素質或人格特征,即勇氣、意志力、堅持、興趣愛好等等。
再次,情商大于智商。美國有人對1000名成功企業(yè)家做過調(diào)查,其中大多數(shù)人說到自己的成功,一部分說是出于愛好,一部分說是由于堅持。20世紀初,美國還持續(xù)跟蹤調(diào)查過1000名智商在140以上的學生,50年后,其中出現(xiàn)了七八十位成功人士,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具有比較好的綜合素質,他們妥善的為人處世方式、廣泛的興趣愛好、幽默的性格等因素共同支持他們達到了成功的高度。
第四,家庭教育的基本價值在于幫助孩子發(fā)展個性和實現(xiàn)自我。評價一個人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第一要看他青少年時期是否與書為友,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能與書為友,就可以保證他不會學壞。第二要看他在高中階段能否形成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若形成,就奠定了他自我發(fā)展的基礎。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他們對家長的言行舉止、處世方式印象非常深刻。其中,父親對男孩的影響特別重要,會塑造和改變男孩今后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此外,女孩形成自己的性別認知,以及對異性的基本判斷能力也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總之,孩子的人格養(yǎng)成和個性發(fā)展主要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對孩子提供的是一般的關注,不可能像家長那樣一對一地發(fā)現(xiàn)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變化。發(fā)達國家的學校,特別注重為一對一的家庭教育留出足夠的時間。
家長仍然有許多選擇
今天討論“怎樣做父母”特別艱難,因為在激烈的考試競爭中,很多家長陷入了一種極度焦慮的狀態(tài)難以自拔。盡管還沒有一用即靈的方法幫助家長們改變,但在同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他們?nèi)匀豢梢杂性S多不同的選擇。
家長能夠改變的,是自己那些不正確的教育觀和教育方法。首先要淡化分數(shù)競爭,不要迎合現(xiàn)在流行的應試教育的評價,尤其在孩子的小學階段,考多少分真的沒那么重要。安徽休寧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狀元縣,歷史上出過17名狀元,現(xiàn)在正在大力打造狀元文化,而那17名狀元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上海曾有位老師對所教過的每一屆學生做過長達20年的跟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日后事業(yè)有成的,都是當年學習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對這個所謂的“第十名現(xiàn)象”的合理解釋,無非是那些好學生為了一種評價規(guī)范,把自己真正的個性丟失了,這個代價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提到起跑線上的競爭,中國孩子的起跑線已經(jīng)從高考提前到了幼升小。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線上的秒秒競爭只對劉翔重要。今天很多兒童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卻“累死”在起跑線上了。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面試專家,曾面試過許多到美國考試的中國學生。他認為,對于每一個中國家庭創(chuàng)造的教育奇跡,都要耐心地等待后續(xù)篇章的展示。言外之意是想看看這種成功能持續(xù)多久。在美國16到24歲的亞裔女性中,華人的自殺率最高,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亞裔本科生的自殺率是全美大學生平均自殺率的3倍。究其根源,他們是在一種高壓模式和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中形成的人格,缺乏為自己負責的意識,缺乏選擇、判斷和處理各種問題,以及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他們性格內(nèi)向、不善與人交流,又不愿求助于心理醫(yī)生,因而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相當高。
確立平民教育價值取向
人生的圓滿比某個時段的出彩更為重要。遺憾的是,今天的中國人往往把教育和幸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讓教育僅僅停留在追求功利、上名校、滿足家長虛榮心之類的膚淺層次上。關于幸福,周國平有一個觀點:8小時內(nèi)找到一件自己喜歡且能夠干好的事,8小時外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并跟他在一起,這就是全面幸福的人生。
這句話實際涉及了教育的兩大任務,一是要讓孩子的內(nèi)心有聲音,要有自己喜歡的事;二是要讓孩子能與人和諧相處,善于交往、合作與溝通,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人。
家長的成功觀、價值觀需要轉變。對于兒童,一是理解,二是指導,三是解放,養(yǎng)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不被淹沒的力量。這是魯迅在“五四運動”當天寫的,今天仍然可以作為當代家庭教育的一條準則。
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兒童”,針對的是封建主義對兒童的束縛。今天已進入現(xiàn)代社會了,但依然值得我們深思:只重視應試教育,會對兒童造成怎樣的壓制和束縛呢?
中國的家長需要確立平民教育的價值取向。我們已進入一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今天就應以平常心培養(yǎng)合格的現(xiàn)代社會公民,不要只求出人頭地,而要為這個社會盡自己的責任。
當前,我們正在打造一個網(wǎng)絡化的學習型社會,因此更有可能擺脫以往一次性學歷教育對人的影響。我們已經(jīng)有網(wǎng)絡公開課程,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資源,一個人只要愿意學習,完全可以通過終生學習來提高和充實自己,從而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名人的家庭教育觀
有一個現(xiàn)象尚未引起家長們關注:很多名人之后都比較普通,沒有取得所謂的成功;而且名人作為家長也不要求子女出人頭地、成為名人。老舍對子女的要求很低:第一粗通文字;第二不欺負人也不被人欺負;第三有一技之長,可以謀生。兒子舒乙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的館長,主要做一些文學研究和評論,退休后開始畫畫,所畫的非常個性化的國畫,經(jīng)常提供給公益活動,他是個有豐富色彩的人。
傅雷是家庭教育中嚴父的典型,其“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的名言我們都耳熟能詳,由于對子女要求非常之高,他的家庭教育差一點走向反面,傅雷晚年對此有很多反思。傅雷之子傅聰與今天的郎朗都是天才兒童,都是在家長的“捆綁”下長大的。于是“天才不打他也能成為天才,否則打死他也成不了天才”又成為家庭教育的一個新話題。
葉圣陶的名言“教育是農(nóng)業(yè),不是工業(yè)”非常發(fā)人深省。孩子都是一顆沒發(fā)芽的種子,最后長成什么,不完全由家長的意志決定。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個體,善待兒童的最好做法是順其自然,家長的智慧應該在這里。
首先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健全的公民,要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有家庭的責任,可以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改變。這是我最想對中國家長們說的。在大環(huán)境暫時改變不了的時候,面對“是給孩子提供一個避風港還是第二戰(zhàn)場,是讓孩子多睡一小時還是多上一門課”的問題,家長們的選擇至關重要。
本文由【cgrowf.com情感故事】為您整理搜集!
怎樣做父母是一個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1919年魯迅曾在《今天我們?nèi)绾巫龈赣H》一文中呼吁“救救孩子”,當時的背景是新文化運動,要以割除陳舊傳統(tǒng)的方式來為孩子的成長開辟一條新路。斗轉星移,近百年后的今天,我們再來討論這個話題,又會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
近日,北京理工大學文科學部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東平,就這個話題在一次教育沙龍中針對城市的家長提出了自己的意見。他特別提到,家庭教育在城市是過度了、在農(nóng)村則缺失了。
輸在了起跑線上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非常多的家訓、家教經(jīng)驗,但今天許多號稱愛孩子的家長之所為,非常典型地違反了基本的教育準則。具體表現(xiàn)包括:
認為在考試分數(shù)面前可以犧牲健康。據(jù)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最新調(diào)查,中小學生的日均睡眠時間比國家規(guī)定的少了1小時24分鐘,在全球范圍內(nèi)排在最后。已經(jīng)有科學研究證明,睡眠不足是導致兒童肥胖的最直接原因,因為兒童的生長激素主要在深夜的睡眠時間分泌。日睡眠不足9個小時的小學生,發(fā)生肥胖的概率是對照組孩子的4倍。
做人教育欠缺,削弱了誠實、正直的人格養(yǎng)成。中國傳統(tǒng)的君子之教,培養(yǎng)人知書達理、溫文爾雅的教育空間被擠壓。
許多孩子沒有獲得相應的生活自理能力。一些15歲的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還止步于10歲、8歲的狀態(tài),離開一直依賴的父母就寸步難行,沒有自己作基本判斷和選擇的能力。
忽視孩子的精神成長。許多家長熱衷于讓孩子參加各種課外培訓班,認為學習好就萬事大吉,卻沒有幫他構建一個充實的內(nèi)心世界,沒有給他一個精神健康成長的方向。
我們與日本作比較就會看到一些差距:日本幼兒園秋冬季節(jié)都要求孩子穿短衣短褲,還有幼兒園要求家長準備不同尺寸的包和很多套衣服,以備小孩在不同的場合背不同的包去遠足,以及為不同場合的表演換不同的衣服。3年以后,日本小孩上小學時的自理沒問題,而中國城市中不少七八歲的孩子還不會系鞋帶。
日本的幼兒園不怎么進行知識教育和所謂的綜藝教育,而是通過過各種節(jié)日,讓每個孩子在不同的活動中展示自己,在展示中學會微笑、學會向別人說謝謝之類的禮貌用語,這就是在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
人格養(yǎng)成教育的缺失
中國的家庭教育究竟缺了什么?
首先,是人格養(yǎng)成這個家庭教育的核心內(nèi)容在功利面前被逐漸淡化了。
盡管學歷和名校有時被看得特別重要,但關鍵時刻人們還是把好的人品作為首要指標。比如女生家長選女婿,比如企業(yè)招聘員工,都會把好的人品放在第一位。家庭教育最根本的是培養(yǎng)一個好人。
其次,性格決定命運。社會各行各業(yè)能夠有點成就的人,歸根結底都不是靠自身有限的知識和高學歷,而是靠他們的綜合素質或人格特征,即勇氣、意志力、堅持、興趣愛好等等。
再次,情商大于智商。美國有人對1000名成功企業(yè)家做過調(diào)查,其中大多數(shù)人說到自己的成功,一部分說是出于愛好,一部分說是由于堅持。20世紀初,美國還持續(xù)跟蹤調(diào)查過1000名智商在140以上的學生,50年后,其中出現(xiàn)了七八十位成功人士,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具有比較好的綜合素質,他們妥善的為人處世方式、廣泛的興趣愛好、幽默的性格等因素共同支持他們達到了成功的高度。
第四,家庭教育的基本價值在于幫助孩子發(fā)展個性和實現(xiàn)自我。評價一個人的家庭教育是否成功,第一要看他青少年時期是否與書為友,養(yǎng)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能與書為友,就可以保證他不會學壞。第二要看他在高中階段能否形成自己獨特的興趣愛好。若形成,就奠定了他自我發(fā)展的基礎。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他們對家長的言行舉止、處世方式印象非常深刻。其中,父親對男孩的影響特別重要,會塑造和改變男孩今后的形象和生活方式。此外,女孩形成自己的性別認知,以及對異性的基本判斷能力也都是在家庭中完成的。
總之,孩子的人格養(yǎng)成和個性發(fā)展主要靠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對孩子提供的是一般的關注,不可能像家長那樣一對一地發(fā)現(xiàn)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變化。發(fā)達國家的學校,特別注重為一對一的家庭教育留出足夠的時間。
家長仍然有許多選擇
今天討論“怎樣做父母”特別艱難,因為在激烈的考試競爭中,很多家長陷入了一種極度焦慮的狀態(tài)難以自拔。盡管還沒有一用即靈的方法幫助家長們改變,但在同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他們?nèi)匀豢梢杂性S多不同的選擇。
家長能夠改變的,是自己那些不正確的教育觀和教育方法。首先要淡化分數(shù)競爭,不要迎合現(xiàn)在流行的應試教育的評價,尤其在孩子的小學階段,考多少分真的沒那么重要。安徽休寧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狀元縣,歷史上出過17名狀元,現(xiàn)在正在大力打造狀元文化,而那17名狀元卻沒有幾個人知道他們的名字。
上海曾有位老師對所教過的每一屆學生做過長達20年的跟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日后事業(yè)有成的,都是當年學習成績中等偏上的學生。對這個所謂的“第十名現(xiàn)象”的合理解釋,無非是那些好學生為了一種評價規(guī)范,把自己真正的個性丟失了,這個代價改變了他們的人生。
提到起跑線上的競爭,中國孩子的起跑線已經(jīng)從高考提前到了幼升小。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起跑線上的秒秒競爭只對劉翔重要。今天很多兒童沒有輸在起跑線上,卻“累死”在起跑線上了。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面試專家,曾面試過許多到美國考試的中國學生。他認為,對于每一個中國家庭創(chuàng)造的教育奇跡,都要耐心地等待后續(xù)篇章的展示。言外之意是想看看這種成功能持續(xù)多久。在美國16到24歲的亞裔女性中,華人的自殺率最高,其中麻省理工學院的亞裔本科生的自殺率是全美大學生平均自殺率的3倍。究其根源,他們是在一種高壓模式和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中形成的人格,缺乏為自己負責的意識,缺乏選擇、判斷和處理各種問題,以及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他們性格內(nèi)向、不善與人交流,又不愿求助于心理醫(yī)生,因而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相當高。
確立平民教育價值取向
人生的圓滿比某個時段的出彩更為重要。遺憾的是,今天的中國人往往把教育和幸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而且讓教育僅僅停留在追求功利、上名校、滿足家長虛榮心之類的膚淺層次上。關于幸福,周國平有一個觀點:8小時內(nèi)找到一件自己喜歡且能夠干好的事,8小時外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并跟他在一起,這就是全面幸福的人生。
這句話實際涉及了教育的兩大任務,一是要讓孩子的內(nèi)心有聲音,要有自己喜歡的事;二是要讓孩子能與人和諧相處,善于交往、合作與溝通,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人。
家長的成功觀、價值觀需要轉變。對于兒童,一是理解,二是指導,三是解放,養(yǎng)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不被淹沒的力量。這是魯迅在“五四運動”當天寫的,今天仍然可以作為當代家庭教育的一條準則。
解放兒童的頭腦、解放兒童的雙手、解放兒童的嘴巴、解放兒童的空間、解放兒童的時間——陶行知提出的“解放兒童”,針對的是封建主義對兒童的束縛。今天已進入現(xiàn)代社會了,但依然值得我們深思:只重視應試教育,會對兒童造成怎樣的壓制和束縛呢?
中國的家長需要確立平民教育的價值取向。我們已進入一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今天就應以平常心培養(yǎng)合格的現(xiàn)代社會公民,不要只求出人頭地,而要為這個社會盡自己的責任。
當前,我們正在打造一個網(wǎng)絡化的學習型社會,因此更有可能擺脫以往一次性學歷教育對人的影響。我們已經(jīng)有網(wǎng)絡公開課程,有全世界最好的教育資源,一個人只要愿意學習,完全可以通過終生學習來提高和充實自己,從而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名人的家庭教育觀
有一個現(xiàn)象尚未引起家長們關注:很多名人之后都比較普通,沒有取得所謂的成功;而且名人作為家長也不要求子女出人頭地、成為名人。老舍對子女的要求很低:第一粗通文字;第二不欺負人也不被人欺負;第三有一技之長,可以謀生。兒子舒乙成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的館長,主要做一些文學研究和評論,退休后開始畫畫,所畫的非常個性化的國畫,經(jīng)常提供給公益活動,他是個有豐富色彩的人。
傅雷是家庭教育中嚴父的典型,其“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的名言我們都耳熟能詳,由于對子女要求非常之高,他的家庭教育差一點走向反面,傅雷晚年對此有很多反思。傅雷之子傅聰與今天的郎朗都是天才兒童,都是在家長的“捆綁”下長大的。于是“天才不打他也能成為天才,否則打死他也成不了天才”又成為家庭教育的一個新話題。
葉圣陶的名言“教育是農(nóng)業(yè),不是工業(yè)”非常發(fā)人深省。孩子都是一顆沒發(fā)芽的種子,最后長成什么,不完全由家長的意志決定。每個兒童都是獨特的個體,善待兒童的最好做法是順其自然,家長的智慧應該在這里。
首先要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健全的公民,要讓孩子做最好的自己,有家庭的責任,可以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改變。這是我最想對中國家長們說的。在大環(huán)境暫時改變不了的時候,面對“是給孩子提供一個避風港還是第二戰(zhàn)場,是讓孩子多睡一小時還是多上一門課”的問題,家長們的選擇至關重要。
本文由【cgrowf.com情感故事】為您整理搜集!
聯(lián)系方式
提示:聯(lián)系我時,請說明在杰姆小屋看到的,謝謝!
發(fā)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