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門的老租客退房之后,住進(jìn)了一位女..
蟬鳴
今天在車上聽收音機(jī)里傳來臺灣劉文正那首著名的《秋蟬》:”......總歸是秋天(總歸是秋天),春走了夏也去秋意濃,秋去冬來美景不再,莫教好春逝匆匆!”
秋意確實是濃了!前幾天還熱得不得了,昨天一下子降了十來度,人們好像還未從酷暑的煎熬中反應(yīng)過來便紛紛地?fù)Q上秋裝,心情也舒暢多了。
這首歌以秋蟬來勸誡人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秋天是美的:風(fēng)景如畫,秋高氣爽。秋天還代表著收獲,我們怎能不在這收獲的季節(jié)里淋浴秋風(fēng),欣賞美景呢?“莫教好春逝匆匆!”
自古以來,詩歌以物言志。以蟬為對象,托蟬寄情,詠蟬抒懷的也比比皆是。如唐初名臣虞世南,深得唐太宗的賞識,稱其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因而自視甚高,曾寫《蟬》一首:
垂綏飲清露,流向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以蟬寫人,說明人之所以立身高位、聲明遠(yuǎn)揚(yáng),是靠自己的才能,并非靠別人的提攜。據(jù)說這是唐人詠物詩中最早的一首。
人們之所以喜歡用蟬來寄情抒懷,是由蟬的特性所決定的。
蟬,夏秋善鳴,棲息高枝,餐風(fēng)飲露。荀子說:“飲而不食者,蟬也。”在古人看來,蟬是高潔的象征,常以蟬比喻清高純潔的人品。由于古人對蟬的偏愛,常常把蟬作為帽子上的裝飾,以蟬之高潔德操作為自己事君立身的準(zhǔn)則,因為有這一文化意蘊(yùn),所以古人多把蟬作為意象,取為所詠之物。唐代的駱賓王《在獄詠蟬》就是最為著名的一首: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難飛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信。
駱賓王因上書議論政事,被誣陷下獄。他在獄中聽到蟬聲,有感而發(fā)寫就了此詩。詩人抓住寒蟬的羽弱、聲寂的特征,刻畫了它在秋天艱苦掙扎的情狀。以蟬自喻,蟬在秋天的遭遇,正象征了詩人自己的不幸遭遇。
這三首稱為唐代詠蟬三絕詩確實做到了工于比興,托物寄興,托蟬寄情,借物言志。但無論是駱賓王“露重難飛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借詠蟬寄托了自己“患難”中憤慨,有志難伸、有冤難訴;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fèi)聲。”通過寒蟬棲高飲露、悲鳴寄恨,來比喻自己窮困的處境和悲苦的心情,懷才不遇;還是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以蟬的居高聲遠(yuǎn),比喻自己的地位高,自然影響大,高傲自負(fù),身居高位、躊躇滿志,都只局限于人恩怨得失,權(quán)位升遷,沒有鄭板橋詠竹“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的情懷。
從這一點上來說,我更欣賞唐代最著名女詩人薛濤的《蟬》:
露滌清音遠(yuǎn),風(fēng)吹故葉齊。
聲聲似相接,各在一枝棲。
這首詩意思是說:秋露滌清萬物,蟬聲清越致遠(yuǎn),秋風(fēng)蕭瑟,枯葉齊喧,蟬鳴聲聲,此起彼落,似乎聲聲相接,其實,各棲一枝,各自在獨(dú)唱呢。
從表面上看,薛濤的這首詩似乎很平淡,其實隱藏在詩深處的是詩人以蟬鳴比喻詩歌,以“各在一枝棲”強(qiáng)調(diào)了詩歌中的個性。正因為詩人堅持個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吟唱出“聲聲似相接”,此起彼伏,和諧共生的旋律。
蟬尚且如此,難道我們?nèi)祟惒粦?yīng)保持獨(dú)立的思想,開放的個性和寬厚的包容心,從而達(dá)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嗎?
本文由【cgrowf.com情感故事】為您整理搜集信息!
秋意確實是濃了!前幾天還熱得不得了,昨天一下子降了十來度,人們好像還未從酷暑的煎熬中反應(yīng)過來便紛紛地?fù)Q上秋裝,心情也舒暢多了。
這首歌以秋蟬來勸誡人們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俗易懂,言簡意賅。秋天是美的:風(fēng)景如畫,秋高氣爽。秋天還代表著收獲,我們怎能不在這收獲的季節(jié)里淋浴秋風(fēng),欣賞美景呢?“莫教好春逝匆匆!”
自古以來,詩歌以物言志。以蟬為對象,托蟬寄情,詠蟬抒懷的也比比皆是。如唐初名臣虞世南,深得唐太宗的賞識,稱其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xué)、文詞、書翰。因而自視甚高,曾寫《蟬》一首:
垂綏飲清露,流向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以蟬寫人,說明人之所以立身高位、聲明遠(yuǎn)揚(yáng),是靠自己的才能,并非靠別人的提攜。據(jù)說這是唐人詠物詩中最早的一首。
人們之所以喜歡用蟬來寄情抒懷,是由蟬的特性所決定的。
蟬,夏秋善鳴,棲息高枝,餐風(fēng)飲露。荀子說:“飲而不食者,蟬也。”在古人看來,蟬是高潔的象征,常以蟬比喻清高純潔的人品。由于古人對蟬的偏愛,常常把蟬作為帽子上的裝飾,以蟬之高潔德操作為自己事君立身的準(zhǔn)則,因為有這一文化意蘊(yùn),所以古人多把蟬作為意象,取為所詠之物。唐代的駱賓王《在獄詠蟬》就是最為著名的一首: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難飛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信。
駱賓王因上書議論政事,被誣陷下獄。他在獄中聽到蟬聲,有感而發(fā)寫就了此詩。詩人抓住寒蟬的羽弱、聲寂的特征,刻畫了它在秋天艱苦掙扎的情狀。以蟬自喻,蟬在秋天的遭遇,正象征了詩人自己的不幸遭遇。
這三首稱為唐代詠蟬三絕詩確實做到了工于比興,托物寄興,托蟬寄情,借物言志。但無論是駱賓王“露重難飛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借詠蟬寄托了自己“患難”中憤慨,有志難伸、有冤難訴;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fèi)聲。”通過寒蟬棲高飲露、悲鳴寄恨,來比喻自己窮困的處境和悲苦的心情,懷才不遇;還是虞世南的“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以蟬的居高聲遠(yuǎn),比喻自己的地位高,自然影響大,高傲自負(fù),身居高位、躊躇滿志,都只局限于人恩怨得失,權(quán)位升遷,沒有鄭板橋詠竹“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的情懷。
從這一點上來說,我更欣賞唐代最著名女詩人薛濤的《蟬》:
露滌清音遠(yuǎn),風(fēng)吹故葉齊。
聲聲似相接,各在一枝棲。
這首詩意思是說:秋露滌清萬物,蟬聲清越致遠(yuǎn),秋風(fēng)蕭瑟,枯葉齊喧,蟬鳴聲聲,此起彼落,似乎聲聲相接,其實,各棲一枝,各自在獨(dú)唱呢。
從表面上看,薛濤的這首詩似乎很平淡,其實隱藏在詩深處的是詩人以蟬鳴比喻詩歌,以“各在一枝棲”強(qiáng)調(diào)了詩歌中的個性。正因為詩人堅持個性,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才能吟唱出“聲聲似相接”,此起彼伏,和諧共生的旋律。
蟬尚且如此,難道我們?nèi)祟惒粦?yīng)保持獨(dú)立的思想,開放的個性和寬厚的包容心,從而達(dá)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嗎?
本文由【cgrowf.com情感故事】為您整理搜集信息!
聯(lián)系方式
提示:聯(lián)系我時,請說明在杰姆小屋看到的,謝謝!
發(fā)布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