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是個(gè)成語,其中的“稂”音為láng(郎),“莠”音為yǒu(友),“稂”、“莠”都指的是混在禾苗中的野草?!安伙惠闭Z見《詩經(jīng)·小雅·大田》:“即堅(jiān)即好,不稂不莠?!币馑际乔f稼長(zhǎng)的很好,田里沒有野草。后來,人們把《詩經(jīng)》中“不稂不莠”的意思改為“即不象稂,又不象莠”,用來比喻不成材或沒出息的人。例如,《紅樓夢(mèng)》第八十四回:“第一要他自己學(xué)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倒耽誤了人家的女孩兒,豈不可惜?”元明時(shí)期,稱平民子弟為“郎”,官僚貴族子弟為“秀”,于是有人把“不稂不莠”改為“不郎不秀”,意思為“即不象郎,又不象秀”,也比喻不成材或沒出息的人。例如,明朝田藝蘅《留青日札·沈萬山秀》:“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發(fā)布評(píng)論: